澤瑞節能產品推薦
聯系我們
電話:17660947487
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重點任務分解
未知本文為北京市發布的2013-2017年煤改電、煤改氣整體工作方案,原文轉載于北京市人民政府網站http://zhengwu.beijing.gov.cn/ghxx/qtgh/t1321733.htm 您可以點擊鏈接或將網址復制到地址欄中查閱原文。
北京市2013-2017年加快壓減燃煤和清潔能源建設工作方案
2012年,全市燃煤總量2300萬噸,占能源消費總量的25%。其中,電廠、采暖鍋爐、工業和民用散煤分別占40%、24%、19%和17%;城六區煤炭消費約占全市的50%。為全面落實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關于大氣污染防治的決策部署,加快推動能源清潔發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和工作目標
(一)工作思路
以改善空氣質量為根本出發點,堅持能源安全保障與清潔發展并重,加大改造力度,擴大治理區域,綜合施策,疏堵結合,加快壓減燃煤和清潔能源設施建設,構建安全清潔高效的現代城市能源體系,促進空氣環境質量顯著改善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二)基本原則
安全保障,清潔為先。統籌域內外資源,優化源點設施布局,加快建設多源多向、互聯互備的管網設施保障體系,大幅提高天然氣、外調電力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
協同推進,建改并舉。建立全市統籌、部門聯動、區縣主責、企業主體、公眾參與的工作推進機制,以城六區為重點,全面推進中心城區、城鄉結合部、遠郊新城和農村地區燃煤設施清潔改造,嚴格控制新增燃煤設施。
科技引領,高效發展。積極支持能源清潔高效利用關鍵技術的研發,鼓勵新能源、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不斷提高清潔能源利用效率。
嚴格標準,加強監管。實施更加嚴格的地方煤炭標準,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堅決退出高耗能、高排放企業;加強污染排放監測,加大對超標排放的處罰力度;嚴厲打擊制售劣質煤炭、液化石油氣等行為。
(三)主要目標
燃煤總量大幅壓減。到2015年和2017年,全市燃煤總量分別比2012年削減800萬噸和1300萬噸。
清潔比重顯著提高。到2017年,優質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90%以上;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達到7%。
重點領域加快治理。東城和西城區全面實現無煤化;城六區實現集中供暖清潔化;市級以上工業園區完成清潔能源改造;多措并舉減少民用散煤,炊事用能實現清潔化。
二、集中治理用煤設施,加快壓減燃煤總量
(一)全面關停燃煤機組
目標:清潔能源發電比例達到100%,削減燃煤920萬噸。
任務:建設四大燃氣熱電中心,全面關停燃煤電廠。
年度計劃:
2013年,建成西北熱電中心4臺機組,其中2臺機組投產運行,配套中水、燃氣和聶各莊變電站接入工程竣工投產;完成東南熱電中心1、2號機組環保升級改造;關??评慈济簾犭姀S,高井燃煤熱電廠4臺燃煤機組停機備用;啟動華能燃煤熱電廠燃氣改造工程。
2014年,西北、東北熱電中心竣工投產,西北熱電中心配套熱力管線和電力送出工程建成投產;東北熱電中心配套燃氣、中水、電力、熱力工程竣工投產;東南、西南熱電中心配套熱力管線竣工投產;完成首鋼原廠區熱力和生活區電力替代,關停高井燃煤熱電廠;石景山燃煤熱電廠和國華燃煤熱電廠停機備用;華能燃煤熱電廠燃氣改造工程開工建設。
2015年,華能燃煤熱電廠燃氣改造工程建成投產,燃煤機組停機備用;關停石景山燃煤熱電廠和國華燃煤熱電廠。
2016年,關停華能燃煤熱電廠。
(二)集中改造采暖鍋爐
目標:削減燃煤220萬噸。
任務一:城六區完成137座約4900蒸噸鍋爐“煤改氣”,削減燃煤120萬噸。
年度計劃:
2013年,改造約2100蒸噸,四環路內基本取消燃煤鍋爐房;
2014年,改造約2200蒸噸,五環路內取消燃煤鍋爐房;
2015年,改造剩余600蒸噸,城六區取消燃煤鍋爐房。
任務二:遠郊新城和重點鎮區域內20蒸噸(不含20蒸噸)以下燃煤采暖鍋爐全面實施清潔能源改造;新城區域外,培訓中心、招待所、療養院、度假村等商業服務業單位實施清潔能源改造,在已接通管道天然氣的區域重點推進“煤改氣”,其他區域積極推進電、熱泵等清潔能源改造。削減燃煤100萬噸。
年度計劃:
2014-2017年,每年改造約1000蒸噸。
(三)大幅壓減工業用煤
目標:削減工業用煤200萬噸。
任務一:全面完成19個市級以上工業園區約2100蒸噸鍋爐“煤改氣”,削減燃煤50萬噸。
年度計劃:
2013年,改造約500蒸噸;
2014年,改造約1600蒸噸。
任務二:基本完成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鍋爐“煤改氣”;加快推進市級(不含市級)以下工業開發區、工業園區和產業基地的燃煤設施清潔能源改造。削減燃煤55萬噸。
年度計劃:
2014-2016年,每年改造約800蒸噸;
2016年,基本完成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鍋爐“煤改氣”;完成燕山石化水煤漿鍋爐清潔能源改造。
任務三:制定發布嚴于國家要求的《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高污染行業調整、生產工藝和設備退出指導目錄》,對水泥、石化等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實施產能總量控制,鼓勵通過兼并重組壓縮產能,全市水泥產能削減至400萬噸、煉油規??刂圃?000萬噸;整治鎮村產業聚集區,淘汰退出1200家布局散、裝備低、環保差的建材、化工、鑄造、家具制造等企業。削減燃煤95萬噸。
年度計劃:
2015年,水泥產能減至600萬噸,完成800家高污染企業淘汰退出;
2017年,水泥產能減至400萬噸,全市煉油規??刂圃?000萬噸,完成400家高污染企業淘汰退出。
(四)多措并舉治理散煤
目標:削減燃煤100萬噸。
任務一:東城和西城區實現無煤化。
年度計劃:
2013年,完成4.4萬戶平房“煤改電”;
2015年,剩余2.1萬戶平房采暖用煤,通過拆遷改造、人口疏解和“煤改電”等方式削減和替代。
任務二:加快城鄉結合部城市化建設進程,努力削減朝陽、海淀、豐臺和石景山區民用散煤。按照城市化改造上樓一批、拆除違建減少一批、炊事氣化解決一批、城市管網輻射一批、優質煤替代一批的原則,加大環境綜合整治和燃煤污染治理力度,分類分批治理散煤。
年度計劃:
2014年,完善液化石油氣服務配送體系,取消炊事用煤;建立煤源統一、專業配送、差價補貼、封閉運行的優質低硫無煙煤替代機制,全面取消劣質散煤;
2013-2017年,在完成城鄉結合部50個重點村綜合整治的基礎上,繼續推進城市化改造工作;建立歷史遺留違法用地、違法建設臺賬,分階段、分層次逐步拆除;堅決遏止新增違法用地、違法建設;重點推進電、氣等市政管網輻射工程,減少散煤使用。
任務三:逐步減少農村用煤。優化完善農村液化石油氣供應設施,整合布局充裝站,新建200座換瓶站和配送到村的服務網絡,延伸服務半徑,保障用氣質量,2016年基本實現農村炊事氣化;在大興、密云和延慶等區縣保留的大中型養殖場建設沼氣集中供氣工程,替代約3萬戶炊事用煤;重點在平原地區結合新農村和城鎮化建設,五年內完成25萬戶電力、燃氣和可再生能源清潔改造,同步實施優質煤替代工作。
三、完善燃氣設施體系,增強綜合保障能力
(一)加快燃氣設施能力建設
目標:形成“三種氣源、七大通道、兩大環線”的多源多向燃氣供應輸配體系。2015年,陜京系統等長輸管線供氣能力超過700億立方米,儲氣能力達到46億立方米,保障本市總量200億立方米、高峰日1.3億立方米的用氣需求;2017年,供氣能力超過930億立方米,保障本市總量240億立方米、高峰日1.6億立方米的用氣需求。
任務一:積極爭取國家能源局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的支持,完善陜京輸氣系統,增加外部供氣通道,增強儲氣能力;建成大唐煤制氣、唐山液化天然氣、陜京四線等工程;建設華北地下儲氣庫群和陜京五線。
任務二:提升輸配系統的安全性,建成外輸內配的兩個燃氣高壓大環,包括利用中石油長輸管網系統沿本市周邊形成100公斤天然氣供氣外環;建成六環路40公斤高壓燃氣管網配氣內環。
任務三:提高門站接收能力,新建北石槽、西集、大灰廠、李橋等接收門站,門站總數達到14座,接收能力達到3.4億立方米/日;建設西集和西南液化天然氣儲備站。
年度計劃:
2013年,建成大唐煤制氣一期工程和唐山液化天然氣一期工程,開工建設陜京四線;建成北石槽、大灰廠門站,接收門站達到8座,接收能力達到1.8億立方米/日;全面建成西六環燃氣管線工程,形成高壓內環;
2014年,建成大唐煤制氣二期、唐山液化天然氣二期工程和北石槽—西沙屯、密云—寶坻等燃氣聯絡線工程,形成高壓外環;建成西集液化天然氣儲備站和西集、李橋、延慶、密云門站,接收能力達到2.4億立方米/日;
2015年,陜京四線建成通氣,大唐煤制氣和唐山液化天然氣工程全面竣工達產,完成大港和華北地下儲氣庫建設,儲氣能力達到46億立方米;建成西南液化天然氣儲備站和北安河、平谷門站,接收能力達到2.7億立方米/日;
2016-2017年,加快推進陜京五線建設;建成城南門站,接收能力達到3.4億立方米/日。
(二)加快“煤改氣”配套燃氣管線建設
目標:實現燃氣管網城六區和遠郊新城全覆蓋,重點工業園區全連通,重點鄉鎮全氣化。
任務一:完成四大燃氣熱電中心配套燃氣管線建設,實現門站和六環路雙源供氣,保障供氣安全。
年度計劃:
2013年,完成東北熱電中心配套燃氣管線(東六環-電廠段)和西北熱電中心配套燃氣管線(西六環-電廠段)建設;
2014年,完成西南熱電中心配套燃氣管線(閻村門站-西六環段)、東北熱電中心配套燃氣管線(李橋門站-東六環段)和西北熱電中心配套燃氣管線(大灰廠門站-西六環段)建設。
任務二:加快遠郊區縣燃氣供氣干線建設,完善區縣燃氣網絡。在房山、通州、順義、昌平、大興和懷柔等燃氣設施相對完善的區,重點加快燃氣管網向周邊鄉鎮延伸,實現重點鄉鎮及工業開發區全部接通管道天然氣;在門頭溝、平谷、密云和延慶等燃氣設施相對薄弱的區縣,重點實施新城范圍內的燃氣管網加密工程。
年度計劃:
2013-2017年,結合全市“煤改氣”實施計劃,完成遠郊新城燃氣管網加密工程和重點鄉鎮的燃氣支干線工程建設。
任務三:完成全市采暖、工業鍋爐“煤改氣”配套燃氣管線建設。
年度計劃:
2013-2014年,結合19個市級以上工業園區鍋爐“煤改氣”計劃,完成相關燃氣支戶線工程;
2013-2015年,結合城六區內所有鍋爐“煤改氣”計劃,完成相關燃氣支戶線工程;
2013-2017年,結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市級(不含市級)以下工業開發區、產業基地、鎮村產業聚集區和重點鎮鍋爐“煤改氣”計劃,完成相關燃氣支戶線工程。
四、優化供電保障布局,保證首都安全供應
(一)增強外受電通道能力
目標:形成11條通道、24條回路的外受電格局,外受電通道能力達到2800萬千瓦,外調電比例超過70%,本地電源裝機容量控制在1100萬千瓦,不再新建電廠,新增電力需求通過外調電力解決。
任務一:加快外受電通道建設,新建1條通道、4條回路。
年度計劃:
2015年,建成蔚縣—門頭溝雙回輸電線路工程;
2016年,建成房山—南蔡雙回輸電線路工程。
任務二:新建海淀500千伏變電站,擴建昌平、安定500千伏變電站,本市500千伏變電站達到10座。
年度計劃:
2014年,新建海淀、擴建昌平500千伏變電站;
2015年,擴建安定500千伏變電站;
2017年,建成張家口南—昌平第三回輸電線路工程。
任務三:完成四大燃氣熱電中心及未來科技城、海淀北部和通州運河核心區等3座區域能源中心建設。
(二)加快燃煤替代配套電力工程建設
目標:保障四大燃氣熱電中心按期投產和燃煤機組有序關停;提高城市核心區、農村地區電網配電能力。
任務一:完成四大燃氣熱電中心配套電力工程和燃煤機組關停配套電力設施工程,新建7項220千伏輸變電工程、66公里電纜及隧道工程和104公里架空線路工程。
年度計劃:
2013年,完成聶各莊220千伏并網工程,實現西北熱電中心2臺燃氣機組投入運行;
2014年,完成溫泉、遠大和永定220千伏輸變電及并網工程,保障西北熱電中心竣工投產;完成東壩東、酒仙橋和團結湖220千伏輸變電及并網工程,保障東北熱電中心竣工投產;完成首鋼九總降電源替代工程,確保高井燃煤熱電廠燃煤機組關停;
2015年,完成高碑店220千伏輸變電工程,東南熱電中心建成永久并網線路;完成北京商務中心區220千伏變電站及配套切改工程建設,確保國華燃煤熱電廠燃煤機組關停;
2016年,完成華能燃煤熱電廠燃氣改造項目并網工程。
任務二:完成東城和西城區“煤改電”外電網配套工程。新建3項220千伏輸變電工程、6項110千伏輸變電工程,擴建4項110千伏輸變電工程。
年度計劃:
2013年,新建桃園220千伏輸變電工程、金寶街110千伏輸變電工程,擴建萬明路、白云橋、木樨園和新東安110千伏輸變電工程;
2014年,完成菜市口和龍潭湖220千伏輸變電工程;完成西四、交道口、報國寺、法華寺和西郊民巷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及其它配套電力工程建設。
任務三:配合農村采暖清潔能源改造,提升電網設施水平。
(三)提升電網整體供電能力
目標:主配網協調發展,增強外調電力接納能力,滿足新增電力需求。
任務一:主網提升工程。新建29項220千伏輸變電工程和89項110千伏輸變電工程,滿足高端功能區開發建設需求。
年度計劃:
2013年,完成西馬、霍營和未來科技城220千伏輸變電工程,以及園博園和海鶄落等10項110千伏輸變電工程的建設;開展北京商務中心區500千伏變電站前期工作;
2014年,完成商務園、廣渠門和懷柔北等6項220千伏輸變電工程,以及電子城、稻香湖和七星莊等28項110千伏輸變電工程的建設;
2015年,完成麗澤和古城東等6項220千伏輸變電工程,以及石化新材料科技產業基地、蔡公莊和萬泉等25項110千伏輸變電工程的建設;
2016年,完成岳各莊等7項220千伏輸變電工程,以及北安河等16項110千伏輸變電工程的建設;
2017年,完成良鄉北等7項220千伏輸變電工程,以及北辛安等10項110千伏輸變電工程的建設。
任務二:配網提升工程。開展網格化配網規劃建設,2013年至2017年每年完成60項配網改造項目,共300項。
任務三:新能源并網工程。實現太陽能光伏發電30萬千瓦、生物質發電20萬千瓦、風電30萬千瓦和燃氣分布式20萬千瓦并網。
年度計劃:
2013年,完成魯家山電力并網工程;
2014年,完成八達嶺、華電昌平和華電密云太陽能光伏電站并網工程;
2015年,建成1項220千伏輸變電工程,完成官廳風電三期、大工村和南宮等項目并網工程。
五、發展新能源新技術,助力能源清潔轉型
(一)大力發展地熱和熱泵供暖
目標:推進熱泵技術應用,加快余熱、再生水、深層地熱和淺層地溫能資源利用。2017年,全市熱泵供暖面積超過7000萬平方米。
任務一:新建燃氣熱電中心和燃氣鍋爐房實施余熱熱泵供暖工程,現有燃氣熱電廠五年內完成余熱熱泵回收改造,新增供熱面積2000萬平方米。
任務二:充分利用再生水資源,在電子城北擴、首鋼、北京商務中心區東擴和麗澤金融商務區等區域發展城市再生水熱泵,新增供熱面積500萬平方米。
任務三:加強深層地熱資源的統一規劃、規模開發和集約利用,在順義、大興和延慶等區縣實施地熱供暖,新增地熱供暖面積500萬平方米。
任務四:在遠郊新城和重點鎮的公共建筑發展淺層地溫利用,新增熱泵供暖面積約500萬平方米。
(二)拓寬太陽能應用領域
目標:到2017年,太陽能集熱器面積達到1100萬平方米、光伏發電能力超過30萬千瓦。
任務一:在新建居民住宅建設太陽能光熱系統;鼓勵熱水需求量大的工業用戶利用太陽能中高溫熱水。
任務二:在海淀、順義、昌平區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高端裝備制造園區發展分布式光伏系統,全面完成中小學校園和工業園區“光伏雙百工程”。
(三)加快能源新技術攻關和推廣應用
目標:發揮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本市科研機構的綜合優勢,加大科技投入,推進實施一批首都能源重大科技研發工程項目,不斷提升首都能源科技創新能力和產品技術服務水平。
任務一:重點建設淺層地溫能、太陽能風能光伏檢測等國家級和市級能源實驗和工程中心,進一步強化本市新能源和能源新技術研發能力。
任務二:加強清潔能源領域關鍵技術攻關,重點在智能電網、高效熱泵、分布式光伏系統集成、燃氣鍋爐超低氮燃燒和高溫空氣燃燒等一批技術領域取得新突破。
任務三:大力推動清潔高效燃氣分布式能源項目建設。重點在政府機關、醫院、賓館、大型商場、商業中心、交通樞紐和數據中心等領域建設分布式能源系統。2017年,燃氣分布式能源系統總裝機容量達到20萬千瓦。
六、健全發展制度機制,強化執法監督考核
(一)加強統籌調度
市壓減燃煤工作領導小組要加強統籌,協調解決壓減燃煤工作中的重大問題;進一步加強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四大燃氣熱電中心及陜京系統建設等市級調度平臺的工作協調,協同推進各項重點工作;市相關部門和各區縣政府要加強領導,形成合力,不斷健全完善部門配合、市區聯動的工作機制。
(二)明確工作責任
市壓減燃煤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制定壓減燃煤任務目標,分解落實到各有關區縣和部門;各區縣政府和牽頭部門要根據全市總體部署制定具體工作方案,細化階段性目標,統籌推進落實;各區縣政府要落實好屬地責任,各建設單位、用煤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按計劃完成燃煤設施改造,嚴格按照時間節點推進工程建設,電力、燃氣和熱力等企業要做好能源供應工作;各職能部門要提高工作效率,加快辦理審批等相關手續;市政府督查室要將壓減燃煤工作目標、重點任務完成情況納入大氣污染防治和節能減排考核體系,加強督查考核。
(三)制定配套政策
1、加大政府對燃煤設施改造和清潔能源發展的投入。
(1)支持燃煤設施清潔改造。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加大對單臺容量大于等于20蒸噸/小時鍋爐“煤改氣”的支持力度,支持范圍從城六區擴大到全市采暖鍋爐和工業鍋爐;市燃氣集團負責將燃氣管線敷設至鍋爐房紅線;簡化燃煤鍋爐房“煤改氣”審批手續,改造項目由所屬區縣審批;市財政局研究制定加大對單臺容量小于20蒸噸/小時鍋爐“煤改氣”的支持政策。對按規劃統一實施的“煤改電”中涉及的10千伏以下配電網工程,由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給予30%的資金支持。
(2)支持清潔能源建設。對遠郊區縣清潔能源供熱項目,熱源由企業投資建設,熱網系統由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安排。加大對余熱、再生水、深層地熱和土壤源等地熱和熱泵系統的支持力度,對新建或改造的地熱和熱泵供暖項目,由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給予30%至50%的支持。
(3)支持新能源新技術。對按規劃整村實施的農村太陽能采暖系統,由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按30%的標準給予支持;對大中型沼氣集中供氣項目,按照生態涵養區90%、非生態涵養區70%的標準,由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給予支持;燃氣分布式能源系統享受每立方米優惠0.2元的燃氣價格,由市財政對分布式能源建設項目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農村地區液化石油氣“送氣下鄉”工程中換瓶站等設施的建設資金由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安排,運輸車輛、氣罐由運營企業負責投資。
2、完善清潔能源發展的財政補貼機制。
(1)在電價、熱價理順前,繼續執行燃氣發電、供熱的補貼政策,但對限期內未按計劃完成改造的燃煤鍋爐,要逐步減少采暖補貼。
(2)加快建立和完善優質民用煤、農村液化石油氣推廣等財政補貼機制。市區兩級財政每年各安排200元/噸,用于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區和10個遠郊區縣的優質煤替代工作;對于農村地區液化石油氣“送氣下鄉”工作,市財政制定資金補助辦法,相關區縣政府要建立推廣液化石油氣、取消炊事用煤的工作機制。
3、發揮價格杠桿作用。
爭取國家發展改革委支持,疏導燃氣電廠上網和銷售電價;建立促進節能環保、鼓勵清潔能源應用的熱價機制,逐步實現同熱同價;全面落實國家分布式光伏發電補貼等新能源電價政策。
4、創新清潔能源發展模式。
在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地區鼓勵燃氣、熱力和電力等專業化公司試點推進清潔采暖;放開遠郊區縣供熱市場,支持社會資本按照“源網分開”的特許經營模式參與清潔能源建設;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新能源發展。
(四)嚴格實施監管
1、制定更加嚴格的標準。修訂發布本市低硫散煤及制品地方標準,將煤炭的硫份由0.5%降至0.4%,灰份由13%降至12.5%;修訂發布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2、聯手治理煤炭儲運。環保、發改等部門要嚴控燃煤增量;交管、交通、環保等部門要在主要路口設卡,堵住劣質煤進京渠道,所有煤炭運輸車輛采取遮蓋措施;工商、質監、城管等部門要嚴格查處劣質煤在本市的銷售和使用;環保部門要加強對煤炭加工、存儲場地安裝噴淋灑水、苫布、抑塵網等環保設施的執法檢查。
3、加快環保升級改造。華能燃煤熱電廠實施燃煤機組除塵深度治理;完成19座新城燃煤供熱中心及遠郊區縣其他20蒸噸以上燃煤采暖鍋爐的高效脫硫、脫硝、除塵環保升級治理,逐步推進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改造;全市所有水泥廠實施脫硝治理。
4、加強燃煤設施運行排放監管。遠郊區縣所有單臺容量20蒸噸以上燃煤鍋爐房必須安裝在線監測系統,實現達標排放。
5、建立全市煤炭管理信息系統。對電廠、鍋爐房、工業和民用散煤等用煤設施實現動態監管。
(五)動員公眾參與
利用廣播、電視、報紙、互聯網等媒體及時發布年度壓減燃煤工作信息;設立市民建言熱線,廣泛征詢市民意見,接受社會監督。大力倡導綠色生產、綠色消費新理念,各類企業切實履行社會責任,自覺壓減燃煤;鼓勵市民參與并支持壓減燃煤,營造“從我做起、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
《北京市2013-2017年加快壓減燃煤和清潔能源建設工作方案》任務分解表
序號
|
工作措施
|
完成時限
|
牽頭單位
|
協辦單位
|
責任處室
|
1
|
4.消減電廠用煤。市發展改革委、市重大項目辦牽頭,力爭實現華能北京熱電廠新增燃氣發電機組(三期)投入運行,為華能北京熱電廠燃煤機組全面關停創造條件。
市發展改革委、市市政市容委牽頭,制定“春、秋季本地燃氣電廠減產,增加外調電”方案,在非用電高峰、發生空氣重污染等時期,積極增加外調電,最大限度減少本地電廠污染物排放。
|
6月底前
|
市發展改革委
市重大項目辦
市市政市容委
市燃氣集團
朝陽區政府
|
市規劃委
市環保局
華能北京熱電廠
北京市電力公司
市熱力集團
|
燃氣辦
供熱辦
|
2
|
9.實施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地區“減煤換煤、清潔空氣”行動方案。市農委、市發展改革委牽頭,按照“到2017年朝陽區、海淀區、豐臺區、石景山區以及通州區中心地區基本實現‘無煤化’,到2020年全市平原地區農村采暖全部改用清潔能源”的目標,制定城四區(朝陽區、海淀區、豐臺區、石景山區)和平原地區農村散煤清潔能源替代五年行動計劃,建立臺賬、量化任務、細化年度措施、制定配套政策,并統籌推進落實。
|
3月底前
|
市農委
市發展改革委
市規劃委
市市政市容委
相關區政府
北京市電力公司
市燃氣集團
|
市環保局
市財政局
市城鄉辦
市城管執法局
市國土局
市質監局
市熱力集團
京能集團
|
燃氣辦
|
3
|
9.實施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地區“減煤換煤、清潔空氣”行動方案。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制定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地區電力、天然氣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方案及資金配套政策,按照五年行動計劃任務需求提出年度建設計劃,為散煤清潔能源替代提供堅實保障;協調北京市電力公司、市燃氣集團等單位組織建設。
|
3月底前
|
市發展改革委
市農委
市規劃委
市市政市容委
相關區政府
北京市電力公司
市燃氣集團
|
市環保局
市財政局
市城鄉辦
市城管執法局
市國土局
市質監局
市熱力集團
京能集團
|
燃氣辦
|
4
|
12.加強燃氣供應保障。落實《關于建立保障天然氣穩定供應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要求,協調國家有關部門,加快形成北京周邊長輸供氣環網;加快推進市域內天然氣長輸管線和市內配套管網建設,力爭建成西六環燃氣管線成環工程;推動城市配氣管網進一步向郊區延伸,滿足燃煤設施“煤改氣”和農村地區散煤清潔能源替代等用氣需求。
|
年底前
|
市市政市容委
市發展改革委
市燃氣集團
相關區政府
|
市重大項目辦
市規劃委
市國土局
中石油天然氣北京分公司
中石油天然氣與管道分公司
|
燃氣辦
|
5
|
12.加強燃氣供應保障。市燃氣集團按照項目滾動方式,加快燃氣管網設施建設;重點加快本市南部四區(豐臺區、房山區、通州區、大興區)的區域調壓站等建設,保障燃氣供應。各相關區政府加大協調力度,確保建設用地及時交付。
|
年底前
|
市燃氣集團
相關區政府
市市政市容委
|
市重大項目辦
市規劃委
市環保局
市國土局
中石油天然氣北京分公司
中石油天然氣與管道分公司
|
燃氣辦
|
6
|
16.優化能源價格,整合補貼政策。市發展改革委牽頭,組織推進供熱價格政策改革,力爭將居民供熱價格政策納入全市價格調整計劃,進一步完善有利于清潔能源采暖的供熱價格體系。
|
按時間
節點完成
|
市發展改革委
市財政局
市市政市容委
|
市熱力集團
|
供熱辦
|
7
|
32.促進環衛車結構調整及節能減排。市市政市容委牽頭,進一步優化環衛車輛結構,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環衛車輛比例達到45%。
|
年底前
|
市市政市容委
各區政府
|
市科委
市公安交管局
市財政局
市經濟信息化委
市環衛集團
|
環衛處
|
8
|
32.促進環衛車結構調整及節能減排。市環保局、市市政市容委、市環衛集團和各區政府組織對本市國Ⅳ及以上機動車排放標準的環衛車按照城市工況進行改造,減少氮氧化物排放。
|
年底前
|
市環保局
市市政市容委
市環衛集團
各區政府
|
市財政局
|
環衛處
|
9
|
63.加強施工揚塵監管。各行業主管部門加強對市政、拆除、道路、園林綠化、水務、軌道交通等施工工地揚塵污染控制的監管,制定全年監管計劃和臺賬,加大對違法企業的曝光力度。
|
年底前
|
市住房城鄉建設委
市市政市容委
市交通委
市園林綠化局
市水務局
市重大項目辦
|
|
環衛處
|
10
|
68.加強道路清掃保潔。進一步提高道路清掃保潔水平,大力推廣“吸、掃、沖、收”清掃保潔新工藝,全市新工藝作業覆蓋率達到87%以上(城六區90%,遠郊區新城75%),降低道路塵負荷。
加大檢查、考核力度,定期向社會公布環境衛生干凈指數。
|
年底前
|
市市政市容委
各區政府
|
市環衛集團
市公聯公司
首發集團
|
環衛處
|
11
|
69.加大再生水沖洗道路的范圍和使用量。正常作業條件下,市市政市容委組織加大城市主干道每日再生水沖洗力度,全市再生水日使用量提高到2.2萬立方米以上。
|
年底前
|
市市政市容委
各區政府
|
市環衛集團
市排水集團
市公聯公司
|
環衛處
|
12
|
70.規范渣土車運輸管理。市市政市容委牽頭,強化聯合督導檢查制度,定期開展全市渣土運輸專項督導檢查工作;會同市住房城鄉建設、環保等部門,采取經濟、行政等手段,進一步完善建筑垃圾運輸管理制度,構建渣土車源頭嚴控、過程嚴管、后端嚴懲的閉環管理體系;依托全市建筑垃圾運輸車輛信息平臺,實現市級部門之間以及市、區政府之間執法信息共享和數據對接。
|
長期實施
|
市市政市容委
市住房城鄉建設委
市城管執法局
各區政府
|
市環保局
市公安交管局
市交通委
|
環衛處
|
13
|
83.加強環境監管能力建設。全面推進環境保護網格化監督管理模式,各區政府進一步落點、落人、落責,實現有效運轉。本市南部四區率先在街道(鄉鎮)試行環保協管員制度。
|
年底前
|
市環保局
市市政市容委
各區政府
|
市財政局
|
協調辦
|
14
|
84.制定實施方案并有效組織落實。各區縣政府、市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全面落實《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重點任務分解2016年工作措施》,制定并實施本區縣和部門的年度實施方案,建立臺賬、責任到人,形成各司其職、聯動配合的工作機制;對重點項目和工程倒排工期,按照時間節點推進。
3月底前,各區政府及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農委、市市政市容委、市交通委、市科委、市水務局、市城管執法局等部門將實施方案,以及明確路線圖、時間表、責任人的重點項目臺帳和任務清單,一并報送市大氣污染綜合治理領導小組備案;各區縣政府同時向社會公開轄區方案。
|
按時間
節點完成
|
各區政府
市有關部門
|
|
綜計處
|
完整版通知,請見北京市人民政府網站 http://zhengwu.beijing.gov.cn/gzdt/gggs/t1423804.htm